愛,找到了出口
2012-06-11
鄧翠瑩的父親經營過各種生意,卻往往失敗收場,使得家計一直都相當困難,家庭氣氛也總籠罩在愁雲慘霧中。高中時,父母更因此離異。在這樣必須仰人鼻息的環境中,讓她從小就很獨立,也學會察言觀色;就算有心事,即使說出口也無濟於事,漸漸變成任何事都只會放在心裡。
「如果有人能夠幫我一把,我的人生是否就會大不同?」求學時代一直缺乏良好人際互動的鄧翠瑩,心中始終渴望著幸福。
她在太極門練氣養生、修身養性,在這裡看到的師兄、師姊們都是一團和氣、充滿正面能量,讓她每次到道館都非常開心。當時她從事業務,白天工作面對的是充滿了抱怨的同事和客戶,只有晚上才能到道館放鬆身心,過了一段時間卻發現,自己一旦離開道館,很快就會失去能量,「覺得每天都像是晚上在天堂,白天卻又回到了地獄。」
直到聽到師父說:「要把在太極門學到的好用出來,讓白天變得和晚上一樣。」鄧翠瑩才了解到,原來這都是因為自己沒有改變,因此快樂才無法持久。她開始修改自己的脾氣,讓笑容變多、更有耐心、也能夠吃苦。
鄧翠瑩說:「因為師父告訴我們,太極門弟子的能力、智慧、勇氣和表達能力,其實都比現在看到的還要好三倍以上!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讓我有了自信。」
後來她轉行當特教老師,在面對自閉症、智能不足、過動兒、身心障礙的孩子們時,讓她印證了從師父身上學到的功夫。例如關心別人,有時候不一定需要開口,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擁抱,或只是輕輕拍肩,就能傳遞愛的訊息。她也比其他老師更有敏銳觀察力、能發覺到孩子的需要,這些善意的關懷,讓她成為孩子群中的人氣王!
鄧翠瑩說,某天一個孩子做好一個美術作品,雖然做得不好看,但她並沒有責備,而是找出他的優點:「至少他很認真的花了四十分鐘完成作品。」於是鼓勵他:「你做得很不錯,這個作品保留起來,下次我們再做一次看看!」因為鄧翠瑩了解到,人都是需要能量,需要被接納、被讚美!
走過多年歲月少了關愛歷程的鄧翠瑩,總是希望能夠貢獻己力幫助別人。而在這些特殊生的孩子身上,終於讓她的愛找到出口。回想起當上特教老師的第一天,她就很期待能夠拿到其他老師都有的那件小圍裙,「拿到圍裙時好高興!我也是個老師了,也能幫助別人了!」
鄧翠瑩也把對待孩子的態度帶回家:某一次弟弟有心事,數十年來話不投機的姊弟倆,竟在樓梯間長談了兩個小時,創了兩人有史以來聊最久的紀錄!她攬住弟弟的腰,真誠付出關懷,也讓弟弟突然發覺:「過去印象中迷糊、怯懦的姊姊,竟然已經變得可以依靠了!」
學會放下之後,鄧翠瑩過去對父親的種種埋怨,也都不再掛懷了,「因為師父說,孝順不能等。」她會往好處想:至少父親不會吃喝嫖賭;並不是所有父母都很擅長做父母,他們也在摸索下學習,自己不需要與別人比較。
她也是兄弟姊妹中,第一個接受父親再婚的人。她告訴憤憤不平的弟妹:「我們都出社會、不住家裡,多了個阿姨能幫我們照顧爸爸,並把家裡打點好,『老來伴』不是很棒嗎?」
鄧翠瑩的母親因為婚姻的負面經驗,導致心有不平,常常碎碎唸。原本鄧翠瑩總會對母親說:「別再唸了!」但在太極門學到轉念的功夫之後,她開始會引導母親往好處想。例如母親常抱怨隔壁鄰居總把垃圾丟在她家門口,鄧翠瑩便身體力行,主動將垃圾拿去丟,還告訴母親:「這樣我就可以每個禮拜回來幫你倒垃圾,這不是很好嗎?」母親立刻就笑逐顏開。
「當發現所用的方法不行時,就換個方法。」鄧翠瑩家還有三隻狗,讓媽媽多了心靈寄託,漸漸就減少了抱怨。她從中體會到,家人是最需要關心的,「現在的我,能釋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