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時間的主人
郭貴珠 2013-02-07
幾年後,大姊夫在市區買了新房子。臨搬走前他給我一桶油、十袋麵粉,交代我說:「阿珠,這桶油和十袋麵粉給妳做『本』,妳要好好掌家,養弟弟妹妹!」當時我才十八歲,就變成一家之主,我有二個弟弟和一個小我八歲的妹妹。
早年沒有瓦斯、沒有拌麵粉的機器、也沒有磨米漿豆漿的機器,這些工作對身子骨單薄的我來說,實在非常的吃重,但我找到了紓解的方法;我利用晚上的時間,到補習班學英文,上課回來,我馬上複習,並將生字、片語還有困難的句子等,抄寫在紙條上,再把它們貼在我可以看到的每面牆上。清晨二點我在勞力的工作當中,腦子想的是英文,嘴巴唸的是英文,眼睛看到也都是英文;有了精神上的糧食,讓我工作起來很快樂。想不到,幾年下來,我的英文能力竟然比一般的大學生好。後來,我還兼差當安親班的英文老師。
我一向認為自己是很會支配善用時間,我自許是「時間的主人」。結婚後,我發現外子對時間的應用,比我更厲害,實在讓我打從心裡佩服。外子在公家機關工作,屬於自己的時間有限,但他很會利用時間,譬如:睡覺之前、午休、等候公車、搭公車、等開飯……諸多零星的時間,不管是一分鐘、二分鐘或五分鐘,他隨時拿出口袋裡的紙筆來,寫下腦子裡的東西。他快樂的泉源就是寫作,想不到四十幾年下來,他寫了無數的專欄文章,還完成了三十本書。
我們夫妻倆喜歡做「時間的主人」,想不到這種快樂,也會感染。兒子、媳婦、女兒、女婿,甚至於孫子,他們也和我們一樣,認真地支配時間、把握時間。他們個個學業進步、工作順利、事業有成,我們這個家庭,應該是做「時間的主人」不錯的詮釋。
多年前,我進入太極門練氣功,和我的師父洪道子博士學習「修心養性」。師父曾說:過去不等於未來,人生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年齡,要做不同的事,才能改善、才能圓滿。這些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因此,我開始學習要做更高層次的「時間的主人」。
我己經從職場退休了,大半輩子都為家庭、為自己的目標汲汲營營,不應該把時間全部只放在自己和家人身上;於是,我移轉生活重心,我要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我利用自己的教學專長,到國小擔任志工,我在一二年級班上講故事、教美勞和英語,學生們給我天真的回饋,讓我很快樂,當看到他們童稚的臉龐和歡笑聲,讓我仿佛也看到了我童年的影子。回到家,我心情相當的好。我感覺好奇怪!我三十年的公職生涯中,大約有十年的時間,擔任幼教的老師,也是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為什麼就没有如此愉悅的感受呢?想了想之後,我才了解到,原來為自己的生活而工作,是被動的、是有所求的;但是為別人做事情,是主動的、是無所求的,心情自然就會放鬆,這就是師父教我們的快樂根源所在。
我也參加一個國樂團,不斷地磨鍊自己的琴藝,而有機會和團員們一起去慈善機構表演,有時演奏一些老歌,看到老人們高興地一起啍一起唱,看他們活躍起來神情,感覺好欣慰!
最近這一年來,我常常到道館和師兄師姊們一起在廚房切磋厨藝,讓大夥兒大快朵頤之外,我的廚藝也進步了;我也常在太極門的交誼廳和來賓們談心,分享我的體悟、改變與成長;同時也將之化為文字,以期與更多人分享,希望對別人有所幫助。
在這些過程中,我發現利用不同的方式去應用時間,讓我體會到生活的快樂與豐實,我逐漸地往師父教我們的「改善」與「圓滿」的方向邁進。
感恩師父讓我獲得人生修心養性良方、更掌握到正確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