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罟達人」林山中 教育後代要勞其筋骨
2014-07-24
「牽罟」在澎湖又稱「牽網」,就是使用地曳網來捕魚的一種漁撈作業方式,在四、五十年前生活較為困苦的年代,能夠擁有船隻的漁家並不多;由於「牽罟」的設備簡單,可由數十戶小漁家一起投資,甚至還可利用人力游泳的方式在海上佈網,同時解決了船和網具的問題,尤其澎湖在冬季來時東北季風強,風浪險惡,出海作業相當危險,使得「牽罟」在三十年前的澎湖,成為漁民最普遍使用的捕魚方式!
因此,林山中鼓勵家長們要多多帶小孩子出來健康的活動、多接觸大自然,他說像「牽罟」這種漁撈方式就是一種團體的作業,從「勞其筋骨」中去享受肢體的勞動、去體會先人捕魚的辛勞,如果能從「勞其筋骨」中獲得一種樂趣,將整個心放在大海上,快樂、活絡的過日子,我們的下一代才能有更好、有成長的空間;也像澎湖的縣花「天人菊」一樣,代表的是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
在一次「牽罟」過程中,林山中遇到一群來自世界之愛和平總會、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及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的「良心時代」運動推動義工,他認為觀光及大自然的資源能夠永續也都是要憑著每個人的良心做事,在呼應「良心時代」運動的同時,林山中許下自己的良心承諾是:「以誠待人。」待人以誠,對待環境也是一樣的!近年來,部份漁民採用毒、電、炸等方式進行非法捕撈,或是有漁船以滾輪拖網捕魚,因而嚴重傷害海洋生態,使得魚源枯竭、漁獲減少。林山中表示,站在人類的立場有義務照顧整個地球,現在講環保不是一個人的責任,人人都要有這個觀念,環境才能改善。
「良心時代」運動推動義工、同時也是太極門弟子的鄭允豪,父親便是在地的澎湖人,他每年都會攜家帶眷回到澎湖白沙,他表示,他也是第一次「牽罟」,讓他體會到先民如何在困苦的環境中求生存,卻仍不忘兼顧海洋環境的永續發展,「網開一面」、釋放較小魚種,讓海洋資源得以生生不息。他也利用每年回澎湖的時候,自我檢視是否有遵循父執輩的刻苦耐勞、樂天知命,和自助助人等基本做人處事原則,同時,利用機會敎育,敎導小孩「人不忘本,熱愛鄉土」的情懷。
由於父親在鄭允豪剛滿周歲時病逝,他常會回想孩提時常依偎在祖母床邊,聽她娓娓道盡故鄉澎湖及父親的種種軼聞,曾經,「澎湖」是他填補失去父親那心靈缺口的代名詞。但是,在他30歲那年和女友一起進入太極門練功,人生開始起了轉變,從結婚生子、成家立業,到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陪著孩子一起推動「良心時代」運動,看到了孩子成長的喜悅,更有著身為父親的驕傲。他表示,雖然父親在自己的成長歲月中缺席了,幸運的是生命中多了一位像父親一樣的師父,陪他一起走過很多低潮與關卡,在師父的諄諄教誨中,透過練功及分享自己的體悟,慢慢認識自己、修改自己、肯定自己,如今「澎湖」不再是填補心靈缺口的代名詞,反而是支持他正面向上的力量。
鄭允豪表示,人生也像「牽罟」一樣,必須對抗隨時變化的海象及惡劣的天候,在種種不可控制的因素下,樂觀接受並感謝上天的賜與。他也說出自己的一段良心話:「我要學習先人如何能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仍然能保有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的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挑戰,並且在稍有成就之餘,仍保有赤子之心,不忘本的回饋社會,造福鄉里,並願意為創造一個永續發展的人類社會及地球環境,貢獻一己之力。」
許多澎湖人用愛護自然、尊重生命、勤勞刻苦的「良心精神」,默默守護這台灣最後的一塊淨土!正如「良心時代」運動發起人洪道子博士所說「人人有良心,天下皆太平,人人有快樂,家家皆幸福。」2014年由世界之愛和平總會、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所發起的「良心時代」運動,至今已有162個國家響應,1191個團體共同推動,網站目前已有超過120萬人次瀏覽,邀請大家以文字撰寫100 到300字分享個人良心話、良心事或實際做法,附上照片上傳「良心時代」專屬網站:www.aneoc.org,或以30秒的良心話錄影、錄音,或以漫畫或繪圖方式直接E-mail到 info.aneoc@gmail.com專屬信箱,也歡迎團體成為「良心時代」運動共同推動者,共創愛與和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