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葉飄香慶端午 包粽智慧古今傳
2022-06-03
月桂阿嬤提到,她最懷念阿母包的肉粽的味道。南部人會用月桃葉包粽子,讓粽子格外具有特別香氣,月桂回憶小時候的鄉下,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村子裡處處飄香;老一輩也常提醒,月桃葉有硬柄需要細心削薄,才不會刺破粽子,這也是先祖輩的智慧傳承。
月桂剛學綁粽子時,米粒都會從四個角跑出去,粽子大小不一,曾讓月桂很氣餒,但是父親的一番告誡讓她謹記至今,「人的一生是一步一腳印,學東西也是一樣,別人學兩天就會,我們學二十天一樣能學會;勤能補拙,只要認真不斷練習,就會越來越好,最終一定可以綁出整串漂亮的燒肉粽。」現在的月桂能包出整串讓家人讚不絕口的美味南部粽,她分享包粽子的秘訣:要大葉配小葉,平衡才能讓每顆大小一致,將所有的餡緊實地包在一起,就能做出香Q的粽子。
月桂想到她的師父-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給弟子的提點,修行的路就是要大手牽小手。月桂表示,那一串串的粽子就如同一家人,有老有少和樂融融,要用歡喜心去接受人事物的磨練,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不要放棄自己或小看自己。月桂期勉線上好朋友,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有信心、有勇氣,一切就充滿希望,就能圓滿完成每一件事情。
包粽達人美月阿嬤分享,小時候住台北,家裡開介紹所,媽媽綁的粽子是北部粽,米要加紅蔥酥先炒至半熟,內餡有滷肉、香菇、魷魚;她提到當時外省媽媽都會在粽子內包蚵乾,特別分贈給親友,因為味道獨特所以價格也不便宜。每年端午前夕,她都會幫忙洗粽葉,邊玩邊洗,大人會將小的、破掉的葉子丟掉,小孩就會撿起來包石頭和沙子,有模有樣地跟著學,大家一起玩,讓粽香更有味。
美月提到,端午節是一個全家老少都玩得開心又熱鬧的日子。結婚後因婆家是客家人,粽子又與閩南人不同,是包粄粽且會加客家特有的蘿蔔乾,傳統客家粽製作的手續較繁覆,要磨米、壓漿、搓揉,包好再去煮。美月表示,進入太極門練功後,在道館裡綁粽子的心情特別開心,因為人多東西更好吃,在端午節前夕一起在道館吃粽子歡慶端午節,內心更是快樂得不得了。
主持人麗月開心地回憶,有一年端午包粽時,美月手上捏了一團包粽子剩下的材料,請她將嘴巴張開,她自然地張口將食物送入嘴裡,倍感幸福地享受那美好滋味。麗月表示,那是一種信任,彼此像家人一樣的親,是個溫馨的大家庭,更是一個可以歡喜練功及學習人生智慧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