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糖尿病人生──嚴毋過博士的健康轉折之路
2025-10-16
糖尿病長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一,不僅攸關個人的健康,也影響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與照護負擔。根據統計,全球糖尿病盛行率已達11.1%,且有逐年上升趨勢。血糖過高除造成視網膜病變、腎衰竭、神經病變外,還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胰臟癌、失能與失智等問題,影響患者
嚴毋過指出,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突破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她感嘆:「高齡化加上慢性病盛行,是我們這一代最大的健康挑戰。」糖尿病長年列入國人十大死因前五名,不僅醫療支出龐大,也帶來龐大的家庭、社會與長照壓力。她提醒,血糖控制不好不僅僅是數字升高的問題,更可能導致冠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腎衰竭,甚至引發憂鬱或失能,「預防勝於治療,健康管理重於藥物」是她多年專業與人生歷練的深刻體會。
跨越半世紀的專業與生命歷程
嚴毋過回顧自己的人生軌跡:20歲自台北護專第二名畢業後,先在醫院重症單位與開刀房工作,累積紮實的臨床經驗;30歲赴沙烏地阿拉伯擔任護理主管,開展國際醫療服務;40歲赴南非進修重症護理,取得重症護理師資格,深化她對慢性病與急重症患者的照護專業。返台後,她曾擔任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的長照政策規劃者,也擔任康寧護理科主任。退休之後,她仍不懈於學習,60多歲遠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健康政策與管理博士學位,論文主題正是《糖尿病自我管理》,顯示她對這一領域的深刻關注與投入。
面對疾病震撼,重啟健康管理
她坦言,自己50歲在社區健康篩檢時意外發現血糖竟高達300毫克/分升,卻毫無症狀。加上家族遺傳,她後續被診斷出冠狀動脈硬化與阻塞,這對一位長年從事護理與公共衛生工作的專業人士而言,是極大的震撼與警訊。當時壓力之大,連生活品質都明顯受影響。這些經驗逼使她重新審視自身生活方式與健康管理,開始積極落實運動、飲食與心態調整。
60歲時,她因緣際會進入太極門練功,從此展開全新的健康旅程。她說,太極門功法不僅僅是運動,更是一種身心靈調和的生活方式。透過氣功舒緩情緒壓力、培養耐心與正向心態,再結合自己熟悉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識,她逐步穩定病情,甚至在今年成功逆轉腎功能指數,展現「糖尿病不是終點,而是生活新起點」的信念。
四大健康關鍵:慢性病管理實踐指南
嚴毋過以自身經驗歸納出四大健康關鍵,作為慢性病管理的核心策略:
1. 良好的心態
「情緒穩定是健康的根本。」她強調,憤怒、焦慮與長期壓力會加速血管老化與疾病惡化。練功有助放鬆、情緒管理與正向思維,甚至能預防腦血管疾病。她特別引用太極門師父的教導:「鬆、靜、自然」、「常常微笑」、「不含怒到日落」,提醒大家情緒失控可能導致腦血管爆裂,嚴重威脅健康。她自己藉由練功舒緩情緒壓力、培養耐心與正向思維,深感心存善念是健康的基石,也是抗病的最大力量。
2. 均衡的飲食:1234原則
她提出具體可行的飲食原則:
。1份主食:每餐僅取飯碗1/4碗(約15克碳水化合物),強調控制澱粉攝取,避免精緻澱粉。
。2份好油:每份油脂約5克,選擇橄欖油、苦茶油、亞麻仁油、酪梨等富含Omega-3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抗發炎、保護腦部與細胞膜。
。3份優質蛋白質:要預防肌肉流失及提升免疫力,每餐攝取三份,每份約7克蛋白質,相當於煮熟後30克里肌肉或一個手掌大小,一天至少10份,依體重調整(每公斤1–1.2克)。
。4份蔬果:每餐至少四份蔬菜水果,一份熟菜約半碗,水果一份約一個小拳頭大小;選擇低GI,如蘋果、芭樂、奇異果,避免果糖過量與碳水化合物超量,防止血糖飆升及尿酸過高。她也提醒口腔健康與營養吸收的關聯,預防營養不良與失智。
3. 規律的運動
她每日至少運動30分鐘,強調肌力訓練與心肺耐力並重。太極門功法不僅提升肌力,也改善姿勢與骨盆前傾問題。她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有效運動,並掌握運動心跳區間(約最大心跳70%)以達最佳效果。
4. 優質的睡眠
「睡得好,身體才會修復。」她指出,睡眠障礙與自主神經失調密切相關,透過練功、深呼吸與正念放鬆能明顯改善睡眠品質。她也建議補充退黑激素、適當曬太陽、攝取助眠食物,但提醒避免果糖過量以免內臟脂肪堆積。
健康老化與社區支持:太極門的典範
嚴毋過強調,隨著台灣高齡化加劇,健康老化與社區支持系統愈顯重要。她目前致力於宣導健康老化與社區關懷,協助糖尿病患者逆轉病情,提升生活品質。她推崇太極門是「第三家庭」,一個互相關愛、共好共老的理想社群模式。她認為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中,社區支持系統至關重要,而太極門正是促進健康老化的典範。
最後,她勉勵現場聽眾:「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自我管理。只要心態正向、飲食得宜、持續運動、睡眠充足,搭配社區支持與正確的知識,每個人都能活出更健康、更自在的生命。」她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逆轉疾病不是奇蹟,而是每一個微小選擇的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