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的覺醒
吳燕瑛
吳燕瑛 2009-08-07
心態上,一直把三十歲當作人生第一道關卡。二十八歲,離開服務近四年的第一份工作,因為擔心中年後會喪失轉換工作的勇氣。新工作的待遇不錯,還能準時上下班,我也力求表現,隔年就獲得公司最佳員工榮耀;沒想到第二年,工作更賣力的我,卻碰到更多考驗,因為政府政策轉向,我所負責的暢銷商品頓時成了滯銷品,得重新尋找通路,加倍辛苦,成效卻有限,連年底的最佳員工都換人當。心情彷彿搭上了升降梯,我開始懷疑,努力與掌聲是否成正比?功權名利真的是我追求的價值嗎?
不禁想起大學時的夢想,為了出人頭地,我選擇了當時最熱門的企管系,夢想當一名優秀的經理人,努力閱讀一本又一本的企管書籍,尤其是激勵成功的暢銷名作,每讀完一本,就感覺自己充滿衝勁,彷彿真能功成名就、一圓書本夢想。拉回到現實工作瓶頸,忽然開始迷惑,賺進人生的第一個百萬,真的是我的夢想嗎?激勵大師之筆不也像園藝大師之手,巧妙以鐵絲纏繞樹幹,創造出價值不菲的藝術盆栽。但是,生長在大自然懷抱的樹木,不也很美嗎?成功難道只有一種外人賦予的華麗樣版,還是該傾聽內心的聲音…..。
心中存在很大的疑惑,也急著想尋找答案。我不時問同事,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不料對方竟語帶同情地勸我,不要想太多!以為我遭受很大的打擊。其實,我倒覺得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好問題,那些年,我去學易經,也參與佛學夏令營,讓我更認識中國古文化的奧妙,也有緣認識佛學的積極性,卻始終沒有讓我安心。
直到三十歲那年,哥哥要我陪媽媽進入太極門練氣養生,才誤打誤撞,有緣進一步認識中國古文化的精髓,原來練氣功不僅養生,還能夠修道。體會到人生的意義就是修道,在師父的指引下,修道變得很簡單,也很實際,修就是改,道就是路也是方法。師父相信弟子具有潛能,不時以身教、言教隨機啟發弟子的智慧,教導做人處世的道理。師父曾說:「凡是對的事情,就要放心大膽去做。」這句話幫我脫離了工作的低潮,原來以往賣力的工作只為了期待主管的肯定,靜下心來,發現主管也等待著別人給予其肯定….。那麼,我為何要等待不能肯定自己的人的「肯定」呢?為何不能肯定自己呢?彷彿想通了,工作本身就是一個修道場,不為掌聲,只為了自我實現,喜歡創造服務人群的價值;也從工作中學會為人處世的智慧;更從中不斷挑戰自己的能耐。放掉對名利的執著,我依然喜愛工作,更愛與人分享生活的體會。
距離三十歲的我,已經過了十多年了。現在,我年年許下相同的生日願望,願一年比一年增長智慧。青春會隨歲月消逝,智慧卻能隨歲月增長,不必費心往外追求,倒是老老實實涵養自我心性,歡歡喜喜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