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很親
吳燕瑛
吳燕瑛 2009-08-09
我認真看著他,手指著自己拼命比喻:「我是不是我爸爸媽媽生的?」、「我血液裡是不是流著他們的血?」他連連說是,神情卻略帶困惑地看著我……。我沒有停止這幾近白癡的推理,「我還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有著相同的習慣……。」、「所以我的脾氣應該跟爸爸媽媽很相似囉!我們同樣固執,還會在相同的地方放不開,摩擦更少不了;甚至認為對方應該懂我的心……。」真是奇怪,相愛的人常常相互折磨,天真地以為對方真有讀心術。
「那麼我又如何能夠跳脫天生遺傳的家族脾氣呢?」最後一個問題讓他也陷入沉思……。我開始跟他講起故事,那是我與媽媽關係演變的三部曲……。
20多歲的我剛進入職場,習慣加班夜歸,每晚幾乎與媽媽反覆同樣的對話。「怎麼不早點回家?」「又不是我願意的,煩不煩呀!」好像被逼著說完相同的通關密語,我才得以像洩了氣的皮球,舒服地賴在沙發上。其實明知道媽媽擔心我的安全,仍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口氣超差;而她為什麼不能理解我加班很累,心早就想飛回家了……?真奇怪,明明是親人,卻”親像”(台語)隔著一道山?母女無法心意相通,老是唱反調。30多歲時,我聽到太極門師父說:「親,就是看得見彼此的辛苦。」那時才恍然大悟,我只想著自己累了,卻沒有看到媽媽的辛苦。深夜11點,她還捨不得上床,就為了看看小女兒回家了沒?農家出生的媽媽,哪裡說得出文雅好聽的話?再聽到媽媽問:「怎麼不早點回家?」心裡突然覺得很幸福,我說:「媽媽不要擔心,我騎車都很小心……。」開始懂得安慰媽媽的辛苦。40歲的我,晚回家會主動問候:「媽!你怎麼不早點睡呢?」然後跟她聊聊天,偶爾撒撒嬌,因為一整天沒有看到女兒,她想念我……。現在嘮叨的話聽進耳裡,竟然覺得好幸福,能夠一直擁有媽媽及家人的疼愛。
這些年來,我自問:「憑什麼跳脫家族遺傳的脾氣?」才知道拜師入門時,我的師父洪道子博士就送給弟子一份最好的禮物「改脾氣」。年輕時總認為有脾氣,代表有個性,一家人同一種脾氣也很自然,代表血統純正。因為不知道脾氣需要修改,所以親人之間彼此磨得很辛苦。這些年在太極門修身養性,才一點一滴改掉壞脾氣,跟家人的距離越來越親近;也因為了解家人的脾氣,更能看出哪裡不順心,當脾氣欲發作之際,只要想到師父叮嚀弟子要「感恩」、「惜緣」,往往氣就消了……。我的朋友聽到這裡,心裡好像也有了答案了。
每當看到親人不親,心裡就會替對方感到很惋惜,我相信這輩子能夠成為親人,一定有很深、很深的緣份,而究竟要發展成為善緣或惡緣,也全看自己的心。現在我很享受與親人的相處,我發現脾氣改越多,心也變得越自由,以前存在兩代之間的那座山不見了,親人可以很親、很親、很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