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心指標 習慣快樂添加愛
黃翠華談「家有營養師」的苦與樂
2011-04-14
黃翠華談到營養師的工作就是設計飲食,教導人們怎麼吃有益、怎麼吃不好,對一般人來說多少覺得美食「受到限制」。她以親身經歷為例,排行老么的黃翠華從小跟媽媽感情好,但是媽媽體型福泰又愛吃肉,偏偏患有高血壓與腎結石。於是她義不容辭扮演起「媽媽健康的守護者」的角色,常以自己的專業來限制媽媽的飲食。朋友羨慕媽媽:「你真好命,家有營養師。」媽媽卻笑得很勉強。常常點餐時,黃翠華會給媽媽選擇題,「今天要清蒸的還是烤的?」如果媽媽說想要吃豬排…...,她會以專業指出一大堆缺點,「吃豬排會吃下太多的動物性油脂,血脂肪容易上升!」導致母女之間常常為了吃的問題而起爭執。黃翠華說:「我總是抱怨:這都是為媽媽好,為什麼不能了解呢?」弄得彼此都不高興。多年來,黃翠華嚴格要求媽媽遵守飲食注意事項,從沒想過自幼愛吃肉的媽媽其實很辛苦。
三年多前,黃翠華進入太極門,也開啟了母女的心關係。她談到太極門師父常叮嚀弟子,「孝順不能等」、「親,就是辛苦彼此看得見」。想到媽媽已經八十多歲了,黃翠華反省到:「我很愛媽媽,可是媽媽並不快樂!」她透過練功、打坐,靜下心來思考如何順應自然之理,找到能夠幫助媽媽,並且母女快樂相處之道。她談到一次到西餐廳用餐,當先生、孩子都點完餐了,唯獨媽媽還猶豫不決。黃翠華笑笑問媽媽:「想吃點甚麼?」媽媽說:「好想吃德國豬腳!好久好久沒吃了!」黃翠華爽朗回答好啊!媽媽露出意外的驚喜神情。等德國豬腳送上桌時,媽媽忙著切給孫子吃,自己只吃了一點點。黃翠華說:「媽媽愉快的神情我至今難以忘懷!」
黃翠華的媽媽原本老當益壯,還能到醫院當義工、每日到游泳池鍛鍊身體,豈料突然被診斷出有白血病,接下來的歲月她們成了急診、病房間的常客。心疼媽媽受病痛的折磨,黃翠華更牢記師父的話,用心體會媽媽的需要。每次問媽媽要吃什麼?媽媽常說沒胃口,黃翠華就試探問:「蒸蛋好不好?」然後在蒸蛋裡添加一些營養品。她學會有智慧去表達愛與專業。黃翠華一邊懷念媽媽,一邊教導聽眾媽媽生前最愛的手勢。「媽媽常看著我,伸出雙手豎起大拇指,表達她的愉快。」黃翠華慶幸在媽媽生命最後的半年,母女之間能有好多愉快的回憶。
「我是很認真的人。」黃翠華說自己的生活觀像苦行僧,不懂得快樂。總是一古腦兒告訴對方專業知識,卻不了解對方痛苦。在太極門的薰陶下,她的心境有了很大的轉變,「我發現人生不是苦行僧,原來可以快樂幫助別人。」她開始反省營養師一定健康嗎?儘管飲食控制得宜,她和家人的身材都保持在良好狀態。但是工作一緊張,她的心跳就變成八、九十下;氣候一變,過敏就發作,還差點喘不過氣。學會練功養生後,她的心跳趨於穩定,最棒的是感覺到生命如此美好。黃翠華說:「我發覺營養師要改變人的習慣很難。」然而她與聽眾分享一帖營養妙方:「我們永遠去看生命中的美好、快樂,忘掉生命中的不愉快。」養成快樂的習慣,能讓自己更健康。這場「順應自然 快樂之源」為題的講座內容非常精彩,網羅天文與地理,科學與哲學,回歸到人類最根本與自己、與自然的愛和尊重,當天相關報導可以查詢太極門網站,網站上有充滿人生智慧的文章,以及豐富的神氣家族影片,值得與親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