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醫院醫師的幸福秘訣
2022-05-10
陳畊至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健康是指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和諧狀態,即全人健康包括生理、心智、情緒及社交四個層面。他從預防醫學角度提醒大家「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就是公共衛生三段五級的概念中,要優先做好健康促進、特殊保護的工作。WHO強調「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近來心理學很紅的概念就是:保持彈性,就是面對逆境、創傷、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時的良好適應過程。人不是鐵打的,橡皮筋繃久了,也會彈性疲乏,所以心理層面也要保持很軟Q,調整一下標準,可能發現自己其實擁有很多,就能感到很幸福。
陳畊至提到,要增長智慧可以多讀書,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有智慧,才能做出好的決定,規劃未來的方向,「選擇,比努力重要」,多與正向、有能量、有智慧的人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好。他分享在太極門練功,配合快樂的心情與生活作息的調整,健康獲得改善,重獲幸福的經驗與許多故事。例如有位脊椎滑脫壓迫神經無法走路的阿嬤,不怕痛地慢慢增加練功次數,讓自己又可以健康地爬山活動,找回幸福。陳畊至在練功前經歷媽媽與外婆相繼過世,內心衝擊很大,在醫療工作中,又看到很多突然離世的情況。後來他在太極門學到面對生死的態度,就是關係在的時候,要珍惜;關係不在的時候,要學習放下。
陳畊至談到幸福感其實與國家的整體狀況息息相關,如果國家體制出現問題,人民怨聲載道,怎麼能感受到幸福呢?因此,手握公權力的政府官員與民意代表們,他們的行為與決定,攸關全民的幸福,正如許多專家學者大聲疾呼國家的法稅制度還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常常看到媒體報導,還有許多稅災戶求助各機關團體,尚未能獲得平反或解決問題,造成人民痛苦萬分。其中指標性案件「太極門冤錯假案」,就是因為少數公務人員未依良心、法治來行事所導致,並且在人民主張權益受到侵害時,相關官員沒有傾聽民意,不願意承認錯誤、改正錯誤,造成受害人蒙受痛苦,權益受損,至今26年還未結束。
陳畊至最後推薦《活出心中的太極》這本好書,書中收錄55位太極門師兄師姊的人生故事,運用太極陰陽平衡之道,跨過不同的人生關卡。每篇故事的後面還有醫師、心理師、社工師、特殊教育工作者、輔導教師等專業人士的建議。人生如駕船,有時風平浪靜,有時又驚濤駭浪,可以學習故事主角的人生智慧,幫助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互相勉勵,在人生春夏秋冬看盡不同的風景,依然能夠感受當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