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人工作樂活哲學
劉璁霖 2012-03-03
身為基金經理人的我,剛開始從事交易時,很容易就陷入了『早知道』的懊惱思緒中。自己的投資決策正確與否很容易就會受到之後金融市場的表現所驗證。若自己當初的判斷與市場最後漲跌的方向或幅度不同時,我的腦海就會浮現類似這樣的念頭:『早知道A資產會漲,就該多買一點』、『早知道B資產會跌,應該多砍一點』…等等。雖然知道金融市場難以準確預測,很多很多的『早知道』一直讓我心存懊悔,總是期望自己能很神準的預測盤勢,幫投資人多賺一點錢,也因此給自己很大的壓力,有時在上班時間必須去洗手間或陽台紓解一下。雖然師父時常教導我們,凡事要正面思考,但在這金錢遊戲中,怎麼想就是覺得少賺嘛,如何往好處想呢!直到有一次聽師父講了一個『早知道』與『好加在』的對比故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轉念這麼簡單。其實,我通常會根據對市場局勢的判斷,預先做偏多或偏空的佈局。也就是我會去調整投資資產的種類,差別只是調整幅度的大小而已。例如在去年下半年的歐債危機,其實我在八月的時候,就有將部分的風險性資產轉換到較具防禦型的資產。而事後證明我是對的,只是當時轉換的投資比重若高一點…..,今天的績效會更好。若是以前的我,可能又會陷入『早知道』的迷思中:『早知道就多轉一點』、『早知道就選擇最具防禦型的資產』,懊惱沒能幫投資人多賺一些。但現在的我卻會用比較正面的想法:『好加在我當初有做資產種類的調整』、『好加在較具防禦性的資產這段時間表現也很平穩』,換個角度去想,雖然沒做到最好,但至少已經幫投資人減少虧損。俗話說得好『千金難買早知道!』若甚麼事都能早知道的話,在家躺著賺就好了。既然未來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是我必須去面對的,保持一顆真誠關懷的心,做好自己的本分,凡事朝正向思考,盡心去做,我相信結果一定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身為基金經理人時常需要面對業務和客戶,他們也會常主動跟你溝通;尤其在基金淨值有較大的變動,或跌幅較深的時候,通常就會接到較多詢問電話,同樣的一段話往往需要講上好幾回。其實他們的詢問通常不是質疑操作策略,而是想要更加瞭解。當我學會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時,我發現提供即時且透明的基金資訊就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於是每當我自行估算當天的基金淨值有較大跌幅時,就會發一封郵件補充說明原因,以及未來可能的因應策略。這樣主動說明的結果,不但業務及客戶可以很快的知道最新的基金訊息,很自然讓他們安心,不再一個一個打來詢問,也節省了我很多時間。這就是師父引導我們弟子如何運用「同理心」來服務別人,也瞭解到『最會利用時間的人最有時間』,運用智慧將時間省下,我可以更專心的做交易的工作。把師父引導的功夫運用在工作上,不但壓力減輕了,時間管理的效率也提高了,讓我能夠快樂的面對這現實的金錢遊戲。
這些年,我還發現自己賺到許多無形的財富。因為工作面對的是分分秒秒的世界局勢,之前每當工作到接近下班的時刻,就會覺得全身虛脫,旁邊若有一張床,我一定可以立刻躺下,一覺到天亮;坐在捷運裡,手拉著拉環,頭靠在手上也能小睡一下。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患有嗜睡症,就是被無形入侵,吸取我的能量,才會每天昏昏沉沉,提不起勁。而且每當睡醒後精神也沒比較好,因為我一睡著就會開始做夢,夢中的境界時常都是很耗體力的,比如說趕路、跑步、到處走動等等。入太極門練功後,我慢慢的學習靜心練功,並慢慢延長自己的練功時間及調整心境;剛開始我仍有惰性而無法持續,後來居然可以練到一小時,結果發現我做夢的次數少了,夢境的故事也短了,晚上睡得好,早上精神自然好,精神好做起事來更有效率,且注意力更能集中。雖然我還是壯年,但我體悟到師父引導我們的功夫,不要老是想等到以後年紀大比較有需要,或比較有空時再開始練,這樣可能永遠等不到真正落實的那一天。做個真正的實踐家,相信可以避開外在環境的影響,真正擁有身心健康的財富,讓身心靈狀態得到很大的提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