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換一顆心
張晴珈
張晴珈 2009-12-23
其實長久以來,小傑不只是安親班的頭號頭痛人物,在學校裡更是輔導室的常客,因為他常仗著高人一等的身軀欺負弱小,只要和別人一言不和,動輒髒話連篇,甚至肢體動作相向;而且對師長的規勸也當作馬耳東風,或表現出一副不屑一顧的態度。每天一翻開他的家庭聯絡簿,經常看見學校老師洋洋灑灑寫了一篇又一篇他的惡行惡狀,那早已經不是新聞了。而隔代教養的他,在家裡對待爺爺、奶奶的態度也經常是頤指氣使,奶奶甚至跟我說過,每天只要小傑回家的時間一到,兩老就像如臨大敵一樣,心頭總是有一股無形的壓力。
一開始,真的是拿小傑沒辦法,好言相勸也不聽,嚴厲處罰也不怕,班上的小朋友抱怨聲四起,連家長也經常探詢這號人物。從事安親班老師的工作也將近十年了,以往也曾遇過不太好管教的孩子,只要找到方法,孩子要進步並不困難;但是小傑卻特別令人束手無策,軟硬皆不吃,我苦思各種對策來教導他,但往往被他不領情的態度所打敗,而且他一再故態復萌,讓自己又氣又急。
每天要記得「三省吾身」是師父平日對弟子的叮嚀。在一次反省自我的過程中,想起師父曾經提過,要有一顆關懷他人的「慈悲心」。再三咀嚼這句話的深意,讓我漸漸明白,為什麼對孩子付出那麼多的愛心、耐心和用心,仍然無法改變他,看見他過當的行為還會生氣,聽見他高分貝的爭吵還會頭痛。原來我缺少了一顆「慈悲心」,去真正了解在刺蝟外衣的包裝下,那顆純真的心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經過多次訪談後,我了解到小傑的父母離異多年,由於某些原因,小傑由爺爺奶奶帶大,雖然他們給小傑的愛不曾少過,但並不能滿足他小小心靈對一個完整家庭的愛的渴求,以致出現一些過當行為,也許剛開始,小傑只是想引起大家對他的重視,但是次數多了,卻漸漸變成一個難搞的孩子,在任何地方都得不到正面肯定的他,內心的孤寂可想而知。
利用一次小傑請假的機會,我跟全班的小朋友說明小傑的家庭背景,請孩子一同體諒小傑的處境,並和孩子們約定好一起幫助他。從此,每當面對小傑又出現問題時,我不再生氣,只用理解的心去諒解他。當他故意反覆問我同樣的課業問題時,我保持一貫和顏悅色的態度回答;當他又對人出言不遜時,我和其他孩子就笑笑的帶過不計較;當他想要動手時,孩子們都知道如何暫時遠離他,不受干擾。但是當他有一點點進步時,我會在全班面前讚美他,也會把他的優點分享給同學知道,要大家向他學習。
過沒多久,我發現他開始會主動去幫助功課落後的同學找資料、解答問題。有一次同學的媽媽突然送來一個生日蛋糕,要為孩子慶生,大家都沒有準備禮物,只見小傑臨時從書包翻出一個精緻的小玩具,二話不說就送給同學,讓這位同學大大的感動。而最讓眾人跌破眼鏡的是,在這一年裡,原本總是不斷製造麻煩的他,漸漸能夠靜下心來將注意力轉移到課業上,所以每次考試成績都有驚人的躍進,已經連續好幾次得到進步獎,足以看出他的個性、脾氣愈來愈穩定了。
看見小傑融入同儕間快樂的身影,不禁讓我想到我的師父--洪道子博士,從來不曾放棄任何一位弟子,不管弟子表現如何,一定用正面的話語鼓勵我們。深受影響的我,終於也讓孩子願意改變了。此刻,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恩;感恩小傑給我的考驗,讓我的教學里程碑更進一步;也感恩所有願意和我一起改變的孩子們,讓我有機會陪著他們一起成長、一起蛻變。而這一切就因自己學會師父教的「心的功夫」,而有了一個嶄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