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急驚風媽遇上慢郎中女兒

2022-07-18

 

  玟彤的父母忙於工作,所以她從小是阿公、阿嬤帶大的。上學忘了帶學校用品,是阿公騎腳踏車送到學校;生病發燒,是阿公揹著她去看醫生;甚至長大後的第一份工作,還是阿公陪伴她去面試,錄取後,阿公還向老闆鞠躬道謝。
  
  與阿公、阿嬤相處的記憶是熱鐵烙膚的,但是,與父母同處的場景卻是零星又浮光掠影,因此當她走入婚姻,有了孩子後,就決定放棄工作,專心當個全職媽媽,因為她想要彌補兒時沒有父母陪伴的遺憾,希望孩子擁有屬於有父母陪伴成長的滿滿回憶。
    
  一開始當全職媽媽是興奮愉快的,但當每天二十四小時都被小孩與家事綁住時,興奮感就被無力感取代,心情也難免隨之起伏,忘了初衷,甚至羨慕起可以上班的朋友。還好,玟彤學會轉好念的功夫,提醒自己:把照顧小孩成為健康有用的人,當作是畢生的志業,歡喜去做吧!
    
  不過,這過程中的考驗還真不少呢!大女兒一頓飯要吃一兩個小時,擔心她營養不夠,嘗試好言好語相勸,或用好玩的方式引導她認真吃飯,效果不彰之後,就會失去耐性,拿出棍子及獅吼功來威嚇她。玟彤靜心打坐,反省自己為何這麼生氣? 原來,她看到被時間追趕的自己,看清自己擔憂吃飯延遲後,將連帶使洗澡、寫功課、說床邊故事、談心的時間都壓縮掉的焦慮。
  
  看著女兒待在學校加安親班十二小時後,終於回到家,她迫不及待想跟媽媽分享學校生活,她明白,自己應該用更多的愛和體貼去包容她,而不是緊盯著她吃掉眼前的飯。
  
  於是她開始改變做法,在大女兒放學回來前,準備好晚餐、飯後水果點心與牛奶,讓孩子知道今晚有哪些食物可吃。然後她們把睡前談心的時間挪到晚餐,邊吃飯邊聊學校發生的事,還能一邊餵小女兒吃飯,母女倆同時完成很多事。不再催促大女兒吃飯,結果,大女兒用餐的速度和食量竟都進步了!
  
  大女兒動作慢、易閃神,在安親班寫評量時,常無法達到老師的要求,使得內心受創失去自信,變得愛鬧肚子痛或不舒服等藉口,來抗拒去安親班上課。玟彤忍不住想指責她,但又想到應該用正面方式鼓勵她,給她時間和機會修改;於是她選擇多看孩子的優點,鼓勵她面對自己的問題,也告訴女兒,媽媽會陪伴她一起成長和改善。
  
  媽媽也主動找老師溝通,分享孩子的優點,希望老師放慢教學速度,用鼓勵的方式來引導她;女兒知道媽媽站在她這邊,會陪伴她一起解決問題,也願意改變自己,每天練功靜坐,加強自己的專注力,並且自己鼓勵自己!有一次聽到女兒在鼓勵自己:「我很棒,加油!我一定可以考一百分!」隔天,女兒放學回來說,班上有個好動的同學,常在上課中跑來跑去,成績也不理想,下課時她就主動去鼓勵他,並且幫助他復習功課,兩人一起加油。
  
  當大人願意重新調整自己的腳步陪伴孩子時,急驚風媽媽與慢郎中女兒,心的距離越來越貼近!有一天,老公、小女兒和媽媽在午睡時,大女兒做完功課後,竟然自己主動拖地、擦餐桌,媽媽被聲音吵醒後,看見她小小的身軀拿著拖把清洗,心中充滿了感動與感謝。
  
  對許多家長而言,因為心疼孩子,忍不住出手,譬如急著給孩子自己認為「好」的建議,或乾脆直接下指導棋,叫孩子跟著做;或者替孩子出頭,如小孩被排擠霸凌,立刻幫孩子轉學……這些行為就像看到蝴蝶要破蛹而出,不忍見它掙扎痛苦,於是用剪刀剪開蛹,結果蝴蝶的翅膀反而柔軟無力失去展翅高飛的能力。
  
  慢吞吞的孩子,身旁通常會有講求效能的父母,孩子的節奏就在父母的催促下被打亂了、心慌了、被嫌棄自己的節奏太慢、甚至要放棄自己的節奏配合別人,最終,怎麼做都不對。有的孩子也因此烙下「我不好」的印記,有的乾脆待在原地不動,任由別人拉推,所以催促不但不能快速達到效果,甚至會有副作用,還不如在一旁檢視自己的節奏是否太快,試著去欣賞專屬孩子的特有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