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此生的緣份

2022-06-04

 

  以前,怡君的生活是不快樂的。正值青春年華的她,晚上八點一到就睡覺,早上五點準時起床,過著猶如老人般的生活。與母親同住,兩人間僅有的溝通是:「吃飯了!」 「喔!好。」 「要去睡了。」若是說了超過五句話,大概就要是吵架了!
  
  長年來,家裡只有媽媽、弟弟和她三個人。身為老大,怡君總覺得自己必須多扛份責任,所以只能在每晚睡覺前,關起那扇房門時,到黑暗中尋覓夢境,找尋一份無框架的自由,讓自己暫時卸下白天的責任。
  
  某一日,怡君到國父紀念館參加太極門舉辦的公益講座,聽完師兄姊的分享,她發現在這裡練氣功可以得到健康,更重要的是,好像可以找到快樂。她希望上了年紀的媽媽可以健康、快樂,就帶著媽媽一起來練功。從此,母女倆有了共通的話題、共同的朋友,兩人一起練功、聽分享,在潛移默化中,她跟媽媽的關係愈見輕鬆、愉快。她很喜歡載媽媽到太極門,感覺就是開心,心裡充滿能量,還因此打開了二十多年來的心結。
  
  對怡君來說,記憶中的爸爸是嚴肅、忙碌、有距離、不易親近的。記得國中時曾與同學爭吵,她揮拳過去打到同學的臉,爸爸一接到導師電話,直接賞她兩巴掌,說:「先出手就是不對」。這兩巴掌的痛,讓她對爸爸產生了怨與恨,與爸爸的關係就更加清冷了。後來,因當時的票據法問題,爸爸因為工作上出了狀況而離開了家,出走國外,家人是最後才得知。一夕之間,他們有家歸不得,還得擔心債主追上門,就讀高中的弟弟也被迫輟學,至此,她對爸爸的怨恨就更深了。
  
  二十多年後,爸爸要求回台共同生活,剛開始怡君極為抗拒,安排他去跟弟弟同住。數月後,怡君發現年邁又有病痛的爸爸,失智情況愈來愈嚴重,想了想,也該是面對與接受他的時候了,於是將爸爸接回家同住,陪伴他就醫、照顧他,漸漸的,她發現自己對爸爸的心態也一直在改變。
  
  爸爸生病臥床時,怡君摸了摸他的額頭、臉頰,拍拍他的背,在握住他那雙大手的當下,心中一股暖流滑過,瞬間體會到她與爸爸的心此刻竟是許久以來未有的親近,讓她回憶起在幼稚園及小學時,爸爸牽著她的一幕幕。心中不由得想著:「畢竟他是我的父親呀!他願意回家來與我們團聚,就代表我們的緣份未盡,我應該要把握、珍惜當下的每一刻。」後來爸爸往生了,這輩子與他的父女情緣能終得善了,怡君心中充滿了感恩。
  
  入門練功這些年,師父說的「孝順不能等」、「要結善緣」、「了緣」這些叮嚀總不斷在怡君的腦海浮現。想想自己與爸爸相處四年多來的點點滴滴,從抗拒、面對、接受到感謝爸爸的養育之恩,她發現自己把師父的提醒聽入心,並且實踐出來:每一次的呼與吸之間、每個轉折與轉念,都是在幫助自己用更正向的態度去面對爸爸、放下對爸爸的怨恨、補足生命中的缺口,讓心中不留遺憾。當然,怡君更懂得把握現在與媽媽相處的緣份,珍惜母女共有的時光。
  
  怡君在父親離開戶長與家庭支柱這個角色的時候,身為「老大」,無形中就頂替了父親的角色,扛起這個家。別無選擇的情況之下,為了家人,只好收拾爸爸留下來的攤子;不得不承擔的責任,讓人無法輕鬆也快樂不起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人之間總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糾葛。心理諮商領域中,家族治療的「代罪羔羊」概念就是:如果某位家庭成員出現情緒或行為問題,其實不單純是他個人的問題,而是這整個家庭系統共同造成的,所以需要全家人一起面對和調整、改變。
  
  怡君與媽媽兩人,因為在太極門有了共通的話題,透過氣功的呼吸練習釋放了壓力;在師父和師兄姊的正向影響之下,母女倆在原本不能講超過五句話的僵化互動模式中一起改變,重建了新的溝通方式也修復了母女關係。怡君心田裡正能量慢慢充滿,也幫助她連結起過往父女間的正向經驗,讓她感受到父親對她的愛,所以才能對過去釋懷,也就甘心回報父親的恩情到終老。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的家庭,但可以選擇用什麼心態來面對所處的家庭環境。如果家中出了個「麻煩」,請別誤認為是「他」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系統需要一起調整運作模式;在家人有生之年,能一同修改、化解彼此的心結,以善緣畫上句點終究是幸運的,千萬別錯失良機。